當我2007年入學就讀時仍然是生命科學系,2011年畢業時已經是生物醫學系。生醫系期間於游佳融教授以及譚賢明教授的實驗室進行了一個暑假以及一個學期的研究。之後於2013年進入生醫所生化分生組就讀,並且於曲桐副教授(Scott C. Schuyler)的實驗室進行研究並取得碩士學位。2016至2020年於東京大學博士班就讀並取得博士學位後,先經歷了新藥開發公司的癌症藥物相關研究員,現任職於日本岡山大學的助理教授。從長庚大學時期的癌症相關分子生物學研究、東京大學時期的蛋白質之間結合位置的探索、新藥開發公司癌症藥物的開發、到現在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來解析光合作用酵素的蛋白質結構。我深切感受到在長庚大學時期受到的訓練讓我可以面對多次的領域轉換。
大學期間,從三年級開始進行小班級形式的期刊文章的專題討論,使得我能更直接的與優秀的老師們學習如何閱讀期刊文章,並從老師們身上得到扎實的訓練,同時也更早地開始熟悉閱讀期刊文章。另一方面長庚大學生醫系及生醫所在每週五下午會各舉辦一場演講,演講主題廣泛。因此每週都可以學習到不同領域的人的研究或是經歷。除了開啟眼界,也更習慣且不害怕於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
其他部分在硬體方面,大學擁有相對新穎的實驗室器材、充足的實驗儀器。教育方面,生醫系及生醫所的課程設計足以將學生訓練成可獨當一面的研究人員。我很榮幸能成為長庚生醫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