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系所簡介

關於生物醫學研究所

長庚醫學院自民國七十六年成立以來,一向對基礎醫學之研究不遺餘力,於民國八十二年成立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士班,為了培育更多學有專精之人才,於 民國八十六年報部奉 准成立基礎醫學研究所博士班。本所的成立,確實凝聚了具各領域專長之老師加入研究的行列,十多年經營,本所師資已達 七十二人(含本所及生化暨分生科、生理暨藥理學科、解剖學科、公衛暨寄生蟲學科、微免學科、生命科學系及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師資),於民國九十一學年 度起,以研究導向為原則將碩、博士班分為三組,分別為「生化 暨細胞分子 學組」、「微生物學組」及「生理暨藥理學組」等三組。
經過三年之發展,深感前述所列之組別無法特別呈現本所之特色, 於 九十六年 更改所名為「生物醫學研究所」,並為了使本所的包含的領域更行完整,更納入「生物技術組」(原「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班。

本校一向以發展成「研究型大學」為標竿,為了培育更專業優秀之人才,對生物相關領域的研究生要求紮實的基礎學科訓練,並強調新知與新技術的吸收與操作,教學偏重學理的講授、實驗操作與注重學生的反應與表達。由於本校研究風氣盛且長庚醫院極力配合本校的發展,故長庚大學的儀器設備新穎,個別研究室可充分發揮其研究特長;除此之外,本校積極推動的跨實驗室與跨院校(長庚醫院) 的合作案例已有癌症研究(鼻咽癌)、心血管研究與神經科學等領域及蛋白質體學、基因體學、奈米醫學和代謝體學整合型研究,可使相關實驗室的學生得到充分的實作經驗交流與互助。本校目前在生物科技領域的教學特色可區分如下:

一‧師資充足:目前任教於基礎醫學的專任老師計有91位,均有個別或共同研究室供教師從事個人研究;老師的研究與教學熱忱足,且有適度的教師評鑑制度敦促;師生互動良好,有專屬的導師與學生輔導制度協助學生選擇實驗室。老師的專長涵蓋生物科學各領域:分子生物與生化、生物資訊與生物統計、幹細胞、微生物免疫、公衛與寄生蟲、生理、藥理、解剖、胚胎發育與跨領域的神經生物、心血管生理藥理與癌症等學門。研究生(含大學部選修研究方法學的學 生)可在任一領域選擇適合的實驗室。並於近年來擴大師資陣容延攬在蛋白質體、生物資訊、基因體、代謝體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加入本校的師資行列。師資除了外 聘之外,亦延攬工學院、醫學院及醫院的教師及醫師參與。

二‧教學環境佳:本校教學空間寬廣、教具充足,每一樓層所在學科均有100坪的學生實驗室可供實驗課程操作,並配有閉路電視系統可提供多媒體教學;實驗組別採小組教學,約2-5人一組,實驗室內基本實驗器材與周邊配備充足;課程內容注重學理與臨床實務結合,配合新思維的教學方案;此外,本校已成立育成中心及研究發展處下設有貴重儀器中心、動物中心、電顯中心和研究事務中心,綜合處理相關研究發展事務,硬體與 行政上均可充分配合未來生物科技教育計畫下的各項教案執行。近年來 在第二 醫學大樓 啟用下,提供生物醫學充足的研究空間,校舍建築面積超過教育部所定單位學生面積基準甚多,也使本校的教學及研究環境更加充裕和完善。

三‧學校與醫院充分配合: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長期以來極力支持醫學院的各項教學與研究計畫,每年除提供優厚 的配合款以更新與添置有關教學與研究的儀器設備外,並提供研究經費供審查通過後的各項院內計畫執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同時,本校基礎學科與醫院臨床學科不論在教學或研究工作上合作廣泛,人員互動頻繁並共享研究與教學資源。

‧國立大學的學費政策與優渥的獎助學金:為招募優秀學生參與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本所碩士班學生,除在職者外,比照國立大學標準收費,優惠期限兩年(碩士班二年級);博士班一至四年級生確定入學後,除在職外可申 請免學雜費。在校期間碩、博士班研究生均有機會申請「研究生助教(TA)」(每年約90人以上,碩士班每月8000元~10,000元;博士班每月 12,000元~16,000元,視成績及工作內容而定);或「兼任研究助理(RA)」的獎助學金 (視實驗室所需要的協助而定) 。且本校另有相關獎學金可供申請。 此外,學校為提供學生穩定的學習環境,若有意願住進學校宿舍,則每一學生均可提供低月付的床位。

五 ‧跨學門的課程設計:為配合未來跨學門研究課題的整合,並配合生物醫學的快速進展,本校「生物醫學研究所」內四組 度課程業已重新設計並逐年評估,除基本學科外增加若干以功能性主題為主跨學科的課程,並增加專題討論、醫學倫理與醫學新知等的課程,以啟發研究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本校生技系和生命科學系並有學程規劃,以因應未來分子檢驗相關的生物技術及生命科學研究。

六‧核心實驗室的建立:為配合後基因體時代的來臨,本校陸續成立後基因體實驗室、蛋白質體核心實驗室、代謝體實驗室、轉殖鼠核心實驗室、顯微影像核心實驗室及生物資訊核心實驗室,每個核心實驗室都執行不同領域之整合型計畫,提升教師之研究水準。

七‧研究群之成立:本所配合醫學院政策, 將每位教師納入一研究群,例如現有之:肝癌致病機轉、鼻咽癌及EBV、蛋白質體及癌症、心血管研究、免疫學、發育生物學、再生醫學、藥物研究(包含中藥)、訊息傳遞、神經科學、流行性RNA病毒、老化與自由基、生物資訊及醫學統計與臨床資訊等等不同研究群,每一研究群有一召集人負責定期召開學術研討會 及提出整合性計畫,以提升本所研究能量。